有句话叫“人如其名”。人的名字总是由长辈精心挑选的,或翻遍了诗集,或寻遍了《辞海》。总之,名字包含了长辈对孩子的无限喜爱期望与祝福。长辈若是以名字为准则教导孩子,则或多或少人会有名字的影子,否则,就“名不副实”了。
响亮的名字配上一个懦弱的身躯是一种笑话;智慧的名字配上一个无知的大脑则是一种讽刺。这些就好像精美的绣花枕头里装着的是粗糙的稻草。名字有内涵,人也要有内涵,名字通俗,人则更要丰富自己的内在。里子好了,面子也随之增添了色彩。
邓小平,一个朴素简单的名字,同样也是一位伟人的名字。使人民心悦诚服地尊敬他,亲切地称其为“小平”的是他的才干,是他的成就。他带领中国走进新时代,写下动人的春天的故事。他没有像他的名字一样平平凡凡度过一生,而是创造了一番不平凡的辉煌,崛起了一个不平凡的国家。
名字只是一种符号,是对人的一种外在包装。酒香不怕巷子深,有了良好的内在品质,包装不好怕什么?是金子,就不会因为叫泥沙而顿失光彩;是鱼目,也不会因为改叫珍珠就无比闪耀。由此,外在与内涵是没有必然联系的。
当今社会注重包装似乎已经胜于注重内在,似乎只要有精美华丽的包装,附上个吉祥动听的名字就可以贴上天价的标签了。天价的月饼,再怎么包装还是月饼。中秋佳节,我们更注重的应该是传统节日的内涵,常回家看看才是父母最想要的礼物。那些所谓的“天下第一”、“史上最贵”只是给最为普通的东西附上最夸张的虚名罢了。如果这样,将一棵大树的两端削尖,岂不是可称之为“史上最大的牙签”了?这样的虚名不要也罢,一棵树的环保价值,只怕要比一个名字贵重多了吧。
名字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。在这层表现下面,人要有人的内涵,物要有物的价值。不要让表象迷惑自己,也不要让自己追求名称而迷失自我。
多关注内涵,少在乎名字,本质才是事物最真实的外在。(吕梦琪)